独花兰 Changnienia amoena S. S. Chien

【植物资源】

独花兰(Changnienia amoena S. S. Chien)为兰科多年生植物,我国特有,叶片常1枚,宽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,下面紫红色;花葶自假鳞茎顶端发出,有2枚鞘;花单朵,较大,生于花葶顶端;萼片与花瓣离生,展开;3枚萼片相似;花粉色,唇瓣有紫红色斑点;花瓣较萼片宽而短;唇瓣较大,3裂,基部有距;距较粗大,容易辨认。独花兰分布于陕西南部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和四川等地。生于疏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或沿山谷荫蔽的地方,海拔400-1100(-1800)m。模式标本采自江苏,但多年来未再采集到标本,直到2017年,重新在宝华山地区发现独花兰群落,近年来,在溧阳地区也发现独花兰分布。独花兰野外授粉、结实率低,种子萌发困难,加上被采挖、以及生境破坏,导致野外资源逐渐减少,目前是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全草入药,具有清热,凉血,解毒功效,用于咳嗽,痰中带血,热疖疗疮。 也是治疗咳嗽、湿疹疮毒、疥癣与蛇伤等方面的良药。

【生物学观察】

独花兰为地生草本,耐阴,耐寒。每个生长期约为八个月,假鳞茎近椭圆形或宽卵球形,长1.5-2.5 cm,径1-2 cm,淡黄白色,被膜质鞘;9月开始芽萌动、展叶,叶1枚,宽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6.5-11.5 cm,下面紫红色;叶柄长3.5-8 cm;上面为绿色或紫色,在早春开花前光照良好,与环境融为一体,伪装极好,花白色,带肉红或淡紫色晕,唇瓣有紫红色斑点;花瓣窄,倒卵状披针形;蒴果,长1.5-2.5 cm,种子细小,成灰尘状。花期3-4月,清明节前后开花,花期不超过一个月,果期5-8月,盛夏时地上部分逐渐黄枯,进入休眠。

独花兰是典型的虫媒花,主要借助熊峰等大型传粉昆虫来完成授粉。但由于独花兰的花无香味,花药帽包盖紧密,阻碍了花粉的传播,因此座果率较低,人工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座果率。

【栽培技术】

通过独花兰野外生境可知其耐阴、喜排水良好,因此种植于资源圃林荫下,土壤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的地块。